终结信息“裸奔”?国家网络身份认证面临三重考验

新闻焦点 2025-09-14 16:32:35 4

骚扰电话、裸奔“AI换脸诈骗”、终结重考“AI声纹诈骗”……你在被这些问题困扰吗?信息管城毛颖网没关系,国家出手了!网络

最近,身份公安部网安局发文推广国家网络身份认证。认证什么是面临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如何使用“网号”“网证”上网?

记者了解到,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由公安部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组织建设。裸奔平台以居民身份证等法定身份证件信息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终结重考为自然人签发网络身份,信息能够实现匿名方式证明身份,网络减少公民身份号码、身份姓名等明文身份信息在互联网上的认证直接使用,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面临

简单来说,裸奔管城毛颖网这是一个由国家出手打造的“数字保镖”。个人信息在经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后,将身份证上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转化为由无规律的10个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网号”以及简化数字版证书“网证”。

我们使用“网号”“网证”在网上注册账号、购物等,由国家来验证“我是我”,个人信息对平台“可用不可见”,从源头避免信息泄露。

“国家管理个人信息,永远比网络平台管理你的信息安全。”有网友这样说。确实,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焦虑。但它能否终结“开盒”、APP过度索权等信息“裸奔”乱象,还要面临三重考验。

一是平台介入能否实现“全覆盖”。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只接入了400多个APP,不足市场主流应用总量的1%,许多常用高频APP仍无法使用“网号”“网证”。

二是“软抵抗”现象依然存在。比如用户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后,某银行App仍继续弹出“请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的提示,某购物平台仍要求用户绑定手机号并跳转多个页面,操作复杂程度远超直接自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三是使用人群何时能实现全覆盖。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全程自愿申领,全国有10亿网民,目前开通该服务的网民还不到1%,用户手机需要支持NFC才能使用这项服务。如何让老百姓摆脱“不知道、不会用、用不上”的困境,也是关键。

互联网时代,用户数据是一项巨大的隐形资产。依靠用户的姓名、性别、身份、地址等个人信息产生的“用户画像”,成为算法精准营销的重要筹码。面对数以亿计的个人信息,如何把握利用和保护、便利和安全的边界,是我们要长久思考的重要课题。

文|记者 张璐瑶

本文地址:http://zhejiang.sehxk.com/news/061e04499894.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传习录丨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

首套出证!广州市第一批配售型保障房实现“一网通办”

为期一个月,广州各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

广州: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一次收取费用不得超过5000元

第一观察·现场|习近平主席东南亚之行成果丰硕

友情链接